•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 学校主页
  •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科建设 > 学术团队 > 生物活性分子合成与调控团队 > 团队简介

    生物活性分子合成与调控团队简介

    【 浏览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

    团队隶属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术方向,现有教师5人,其中教授1人,讲师4人。团队研究方向及特色与生命健康领域关系密切,充分利用东北地区丰富的生物资源,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搭建面向医药、保健、现代农业等应用领域的生物活性物质技术研发平台。加强对具有重要生物功能的生物活性物质及相关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研究团队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发酵技术在生物活性物质的定向生物转化中的应用;基因组学、转录组学以及代谢组学为基础的生物活性物质开发及资源保护;生物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及结构功能鉴定;药食同源植物为基础的生物保健因子的开发与应用。

    随着新药开发及中药产业发展对单体活性成分的需求增大,中药资源正面临大宗常用资源短缺、珍稀濒危资源被破坏等诸多问题。中药是中华文化瑰宝,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对社会、经济、环境发展提出了新目标,对中药资源开发利用也提出了新要求,指出绿色可持续发展将是中药资源发展的方向。中药活性成分主要来源于萜类、生物碱、苯丙素类等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因此,研究中药活性成分在药用植物中的合成及调控对探讨中药成药性机制、道地性成因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中药活性成分形成机制研究,一方面为利用代谢通路基因元件在微生物中重构代谢途径,实现高效可控的异源生产;另一方面为药用植物代谢工程改良、药用植物栽培驯化奠定基础。通过生物合成途径解析,在微生物中重构中药活性成分的生物合成途径,控制代谢流,优化发酵条件,进而实现中药活性成分的高效绿色生产。

    与传统农药/农肥相比,生物菌肥可有效提高农产品的品质,改善土壤环境,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尽管生物菌肥具有诸多优点,但在实际应用中也面临一定的局限性。包括:效果不稳定、作用速度慢、菌种存活率问题、应用技术要求高、以及储存条件要求高等。为解决生物菌肥的局限性,实验室前期对土壤有益微生物的次生代谢物进行了有效的筛选,开发了以土壤微生物活性分子为基础的高效绿色农肥/农药。即保证了对环境的友好,又避免了生物菌肥的诸多不足之处。通过揭示以有益土壤微生物发酵产物调控植物生长及抗逆性的分子机理,为优化从发酵/生物转化法出发,进而高效生产农药/农肥提供必需的理论基础。

    近年来,团队承担多项国家及省市纵向科研项目,包括科技部关于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1项、辽宁省人才及基金项目10余项。与企业合作,签订横向项目10余项,有效推动了科研成果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