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北方的部分地区,夏季的野生蘑菇市场中经常可以见到一类带有紫色调的蘑菇,其味道鲜美,香气浓郁,这些蘑菇大多属于香蘑属。香蘑属的物种,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珍贵的食用菌,在欧美地区备受推崇。但是在野外,香蘑属与具有毒性的丝膜菌属的部分物种的形态特征相似,很难区分,因此误食毒蘑菇中毒事件时有发生。
因此,于晓丹课题组经过多年野外采集和标本观察,对香蘑属类群的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进行了研究,并为香蘑属真菌建立了“身份证”。课题组对我国香蘑属物种多个基因片段进行研究,发现香蘑属的nLSU和mtSSU序列非常保守,无法区分属内物种,而tef1和IGS片段虽然能够将香蘑属进行准确鉴定,但片段的扩增效率非常低,而香蘑属物种的ITS片段特异性强,且扩增效率高,最适合作为香蘑属物种的“身份证”。另外,基于ITS对香蘑属的系统发育进行分析,发现香蘑属内还存在尚未发表的隐存种。该成果为准确鉴定香蘑属及其近似种,对香蘑属物种的挖掘、驯化育种提供了依据。
相关论文发表于Peer J,该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200011,31770014)资助。
图1基于不同基因片段分析香蘑属种内和种间差异
图2基于ITS序列构建的香蘑属系统发育关系
于晓丹,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课题组主要从事大型真菌分类鉴定与群体遗传学、野生食药用菌的驯化与育种、功能活性物质及其相关产品的开发与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