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全球变化与生物入侵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16年,隶属于辽宁省科学技术厅,依托于沈阳农业大学。实验室现有研究人员22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6人,讲师10人;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辽宁省攀登学者1人,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2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1人,千人层次人选2人,万人层次2人;辽宁省“兴辽人才”拔尖人才4人;沈阳市杰出人才1人,高级人才1人。
重点实验室设有三个研究方向:(1)入侵生物学,主要研究外来植物的入侵机理、危害和防治,以及全球变化与生物入侵的相互作用等,重点是从天敌逃逸、快速适应进化、表型可塑性、化学他感作用、植物与土壤微生物的相互作用,以及植物资源捕获与利用等角度探讨外来植物的入侵机理。与美国、墨西哥、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印度等国科学家合作,开展外来入侵植物的生物地理学研究。研究特色是把植物生理学、植物化学、微生物学、进化生物学和宏基因组学的理论、方法与技术运用于外来植物入侵机理研究,取得的最具代表性的学术成果是提出了解释外来植物入侵机制的新理论--氮分配的进化假说。(2)植物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主要研究区域气候变化趋势,植物对大气CO2浓度升高、气候变暖、氮沉降、UV-B增多、臭氧浓度升高、环境污染和极端气候事件等的响应与适应机制,发掘、利用本地植物资源。研究特色是利用树木年轮技术研究区域区气候变化趋势、气候变化与生物入侵互作、从代谢组学角度研究植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适应,在国内外率先揭示了植物对全球变化的代谢响应机制。(3)植物适应逆境的分子机制:主要研究植物适应非生物逆境的分子机制,发掘、利用抗逆相关的功能基因,已克隆到多个抗逆基因,并深入研究了它们的结构、功能、表达模式,转基因植物的抗性变化,从分子水平上提出了植物抗逆分子机制。研究特色是结合当地常见逆境,如低温、干旱、石油污染和盐碱等,发掘植物抗逆功能基因,深入探究其作用的分子机制,尤其是细胞骨架在植物抗逆中的作用。
近年来,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20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0多项。在PNAS,Plant Cell,Journal of Ecology,Ecology,Ecological Monographs,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New Phytologist,Plant & Cell Physiology等国际重要期刊上发表SCI收录论文100余篇。获省部级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取得各类专利8项。在全球变化与生物入侵领域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学术成果是提出的解释外来植物入侵机制的新理论--氮分配的进化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