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 学校主页
  • 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生教育 > 专业介绍 > 正文

    细胞生物学科

    【来源:     日期:2020/04/21    浏览量:  】【打印本页】 【关闭

    一、学科概况

    细胞生物学是生物学一级学科下设的主要二级学科,也是我院较早发展的重要学科。经植物生理学,生物技术和蚕学教研室等老师的共同努力和不断进取,于2003年获得硕士授予权,2018年列为生物学一级下博士研究生招生的主要方向。细胞生物学学科凝练出细胞结构与功能和细胞信号转导2个学术方向,突出农作物重要性状形成过程中细胞生物学机制优势特色。近年,学科发展较为突出,省市级优秀人才辈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学术成果不断涌现,并培养出一批立志服务社会的优秀研究生。

    细胞生物学学科以“辽宁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为主要依托平台,硬件设施完备。该实验室成立时间1995年,现已拥有研究室1600平方米,仪器设备总价值超过1000万元,可开展细胞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单价超过5万元的高档进口仪器设备包括超低温冰箱、高速冷冻离心机、微量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气质-液质联用仪、真空浓缩仪、制冰机、DNA自动成像系统、PCR仪、自动灭菌器等。

    、师资队伍

    本学科现共有教职工9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5人, 讲师2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9人,博士研究生导师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7人,出国留学归国人员5人。多人次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和辽宁省“兴辽计划”杰出青年等。

    学科带头人:汪澈教授

    学科成员:汪澈教授,陈丽静教授,李浩戈副教授,张少斌副教授,王显玲副教授,马慧副教授,林景卫副教授,张冰讲师,张丽讲师

    博士生导师:汪澈教授,陈丽静教授

    硕士生导师:李浩戈副教授,张少斌副教授,王显玲副教授,马慧副教授,林景卫副教授

    研究方向

    细胞结构与功能方向 紧跟国际前沿研究,基于细胞器对细胞内部活动调节机理,以及植物组织器官内细胞内部结构的形成机理,发掘相关蛋白的功能。主要研究内容为:利用本院拥有的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扫描电镜,光学显微镜,解剖镜等先进设备,同时结合本学科建立地国际先进的活体观察细胞骨架动态技术,成熟的克隆以及蛋白提取为基础的ChIP和EMSA等先进生化分子生物学技术和最新的生物信息学等方法,研究细胞骨架在细胞生长,细胞分化和细胞形态建成的动态变化,其与激素信号之间的调控网络,以及其在植物适应逆境环境中发挥的必需作用。以玉米为试材,挖掘花器官形成过程中新的重要调控蛋白,揭示新的重要调节机制,蛋白互作机制,以及其对植物发育的重要调节作用。目前该研究方向的研究成果已经到达国际领先水平。

    细胞信号转导方向 紧跟生产实践中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以百合,水稻,软枣猕猴桃,碱蓬,灵芝,血红铆钉菇和金针菇等我国重要经济作物和东北特色植物为研究试材,利用本学科建立地成熟的转基因平台,作物分子标记,Western blot,GUS染色和GFP荧光定位等先进技术,深入挖掘逆境条件下新的重要基因和蛋白,并且系统揭示其表达规律和发挥作用的关键时期,绘制水稻DNA指纹图谱,克隆碱蓬耐盐碱基因及功能验证,以及揭示灵芝,血红铆钉菇和金针菇中真菌免疫调节蛋白(FIP)功能等研究,为植物抗逆和真菌免疫调节研究提供了宝贵基因资源。

    四、科研项目与成果

    本学科近5年先后承担的各级各类科研课题50余项,承担纵向基础类科研项目41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2项,省部级项目17项,市级项目12项,农业部948项目1项,辽宁省科技攻关类研究1项,累计经费超过1200万元。近5年本学科共发表SCI论文21篇,英文论文12篇,中文核心论文180余篇。其中单篇SCI文章影响因子6.0以上2篇,累计影响因子超过88。主编、副主编著作和教材共7部,参编17部;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成果鉴定5项。自然科学学术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

    图1 根毛形态观察和单根根毛生长速率统计

    图2 根细胞微丝形态观察和微丝动态变化统计

    图3 单根微丝捆绑过程的观察

    图4 转录因子GL2对微丝结合蛋白VLN1转录调控研究

    五、学生培养

    本学科现有博士研究生4人,硕士研究生30余人。2020年保送研究生4人,直博1人。近年,1人获得辽宁省优秀硕士论文,9人获得校优秀硕士论文,3人为辽宁省优秀硕士毕业生,5人获得国家研究生奖学金,10人获得校研究生创新项目,累计发表论文超过80篇,其中SCI论文50余篇。

    图5 目标蛋白调控植物花发育过程的观察和蛋白互作预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