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 学校主页
  • 当前位置: 首页 > 师资队伍 > 荣休教授 > 正文

    吕淑霞

    【来源:本站     日期:2014/11/14    浏览量:  】【打印本页】 【关闭

    吕淑霞,博士、教授、博士和硕士生导师

    沈阳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

    地址: 沈阳市沈河区东陵路120号,110866

    电话: 024-88487163

    E-mail: lushuxia@syau.edu.cn; lushuxia@hotmail.com

    ● 研究兴趣、领域

    以微生物学研究技术,筛选与鉴定产生具有生物活性物质的微生物,利用生物化学分离提取纯化手段,解析微生物代谢活性产物的生物学特性及应用;以特定DNA标志物为靶标,以分子生物学PCR等技术对食原性致病细菌进行快速分子检测。目前的研究主要围绕维生素C混菌发酵中伴生菌与产酸菌互作分子机制及发酵调控、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

    ● 学习和工作经历

    学习经历

    1981.09-1985.07:大连轻工业学院食品工程系,工业发酵专业,大学本科生

    1989.07-1992.11:沈阳农业大学基础部,生物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1998.09-2001.07: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微生物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工作经历

    1985.07-1993.06:沈阳农业大学·农业工程系·生物能源教研室,助教

    1993.06-2003.06:沈阳农业大学·基础部·生物化学教研室,讲师

    1998.06-2003.06:沈阳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生物化学教研室,副教授

    2001.12-2005.10:沈阳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专业·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

    2003.02-2005.02:美国·UMASS·食品科学系微生物学专业博士后

    2013.11-2014.08:美国·USDA·环境微生物与食品安全实验室,访问学者

    2003.7- 沈阳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教授

    ● 部分奖励与荣誉

    (一)科研方面

    1. 2017年,辽宁省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Vc发酵伴生依赖性解除及环境友好生产新技术》,2017-J-1-14-R05

    2. 2013年,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Vc一步高浓度连续发酵新工艺》, 2013J-2-71-04

    3. 2011年,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苹果、梨食心虫生态行为与减量化防控技术集成研究》2011J-3-04-05

    4. 2008年,沈阳市人民政府农村科技推广奖一等奖:食用菌绿色保鲜技术与生物保鲜剂关键技术研究,2008-3-16-05

    5. 2007年,《设施蔬菜主要病害生物防治技术创新与示范》,20074378-3-R05上海市人民政府科学技术三等奖,

    (二)教学方面

    1. 2015年,负责并主讲《基础生物化学》课程,获辽宁省精品资源共享课

    2.2013年,《基础生物化学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与完善》,201200110209501,获辽宁省教育厅教学成果二等奖

    3. 2013年,负责并主讲《现代分子生物学》课程,获辽宁省省级研究生课程精品课

    4. 2012年,负责《生物化学》课程,获沈阳农业大学校级教学团队

    5. 2011年,主讲《生物化学》课程,为沈阳农业大学校级精品课

    6. 2010年,主讲《基础生物化学》获校级优秀多媒课件,沈阳农业大学

    7. 2009年,主讲并负责《分子生物学》课程,获辽宁省省级精品课

    8. 2013年,沈阳农业大学优秀教师

    9. 2012年,沈阳农业大学优秀共产党员

    10. 2011年,沈阳农业大学优秀教师

    11. 2010年,沈阳市五一巾帼先进个人

    12. 2009年,沈阳农业大学教学名师

    ● 主要学术兼职

    1. 2006年辽宁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常务理事

    2. 2009年辽宁省微生物学学会常务理事

    3. 2018年辽宁省生命科学学会山区生物资源研究与开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4. 2010年食品科学审稿专家

    5. 2016年微生物学杂志编委

    6. 2017年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审稿专家

    7. 2014年国家自然基金通信评审专家

    ● 主持主要科研项目

    1. 伴生菌短小芽孢杆菌铁载体促Vc混菌发酵产酸新机制的研究(6万),辽宁省教育厅,2019.7-2021.7

    2.畜牧动物源样品中微生物初筛与分离,中国ACDC(5万),2019-2020

    3.谷胱甘肽提高Vc混菌发酵产2-酮基-L-古龙酸的机制研究(5万),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 2017 -2020

    4.Vc混菌发酵中伴生菌解除产酸菌氧化胁迫分子机制研究(3万),辽宁省教育厅基金,2016-2018(辽宁省科学研究经费项目)

    5.Vc混菌发酵中高效伴生能力的枯芽孢杆菌A9的作用机制研究(5万),沈阳市科技局,2016-2018

    6.Vc混合菌发酵伴生菌活性蛋白基因克隆表达及其对产酸菌作用机制(15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4.1-12

    7.以Vc发酵废弃渣液回收提制古龙酸和饲料蛋白新技术(20万),沈阳市科技计划项目,2013-2015

    8 EMA-荧光定量PCR快速甄别检测食源性致病菌活菌研究(5万),辽宁省自然基金,2011-2013

    9. 维生素C混合菌发酵中伴生菌的AP36活性蛋白基因克隆表达及其对产酸菌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10万)沈阳市科学技术局,2010-2012

    10.食源性致病菌的MPCR快速检测技术体系建立与应用(10万),沈阳市科技计划项目,2006-2008

    ● 部分教材专著及专利和学术论文(*通讯作者)

    (一)部分教材专著

    1.生物化学,科学出版社,2018.1,王冬梅、吕淑霞 主编,“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ISBN 978-7-03-053114-8

    2.分子生物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3,聂理主编、吕淑霞副主编,全国高等学校“十三五”农林规划教材,ISBN 978-7-04-044225-0

    3.基础生物化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14.7,王金胜、吕淑霞主编,全国高等教育农业部“十二五”规划教材,ISBN 978-7-109-19208-9

    4. 生物化学,科学出版社,2010.6,王冬梅、吕淑霞主编,生物科学专业6+X简明教程系列,ISBN 978-7-03-027802-9

    5.生物化学实验指导,科学出版社,2009.3,王冬梅、吕淑霞王金胜 主编, 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ISBN 978-7-03-024271-6

    6.生物化学,科学出版社,2007.8,王金胜、王冬梅、吕淑霞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ISBN 978-7-03-019219-6

    7.基础生物化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7,吕淑霞,任大明主编,高等农业院校教材,ISBN 7-109-08359-4

    8.基础生物化学实验指导,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7,吕淑霞主编,高等农业院校教材,ISBN 7-109-08361-6

    9. 辽东地区大型真菌彩色图鉴,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6,于晓丹,王琴,吕淑霞主编,ISBN 978-7-5591-0099-3

    (二)部分专利

    1.2015年,吕淑霞,刘沛含,于晓丹,张良,杨伟超,马镝,林英,韩利涛,姜铭妍,《一种针头式过滤器的助推装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ZL20142 0529386.0。

    2.2014年,孙宇廷;王洪平;吕淑霞;朱晓璐;张博;贾向风《分区式H型昆虫嗅觉测试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ZL 2014 2 0030687.9

    3. 2016年,吕淑霞,张良等,《Vc二步发酵超滤弃渣液的深度胶水工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ZL 201310464717.7

    4. 2009年,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0610135043.6

    5. 2010年,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020667250.8

    (三)部分学术论文(*通讯作者)

    1. Zhen Zhang , Guanghui Xia , Qiang Yang, Xinwen Fan, Shuxia Lyu*. Effects of chitosan combined with ε-polylysine coating on flavor and texture quality of Chinese shrimp during refrigerated storage. Food Science & Nutrition,2019.11.19, (https://doi.org/10.1002/fsn3.1275) (SCI,IF=1.521)

    2. Xuetong Li,Yuan Su, Huashuo Chu, Shuxia Lyu, Jingjing Tian, Wentao Xu. Rapid strand replacement primer thermostat visual sensor based Bst DNA polymerase and pryophosphatase for detecting of Vibrio parahaemolyticus. Food Chemistry, 2019.12.6,(https://doi.org/10.1016/j.foodchem.2019.125955)(SCI,IF=5.399)

    3. M. Huang, Y.-H. Zhang, S. Yao , D. Ma, X.-D. Yu, Q. Zhang and S.-X. Lyu*. Antioxidant Mechanism of Glutathione to the Mixed Culture Fermentation System of Vitamin C,Journal of Applied Microbiology,2018,125(5),1383-1395. (SCI,IF2.683)

    4. Zhang, Y. H., Lin, J. Y., Bai, L., Huang, M., Chen, H. Q., Yao, S., & Lyu, S. X.*. Antioxidant capacities of Bacillus endophyticus ST-1 and Ketogulonicigenium vulgare 25B-1 in vitamin C fermentation [J]. Biotechnology & Biotechnological Equipment, 2018, 32(03):628-637.(SCI,IF=1.227)

    5. Xue-Fei Liu,Ya Li, Jian-Rong Li, Lu-Yun Cai, Xiu-Xia Li, Jin-Ru Chen, Shu-Xia Lyu*《Isolation and characerisation of Bacillus spp. Antagonistic to Vibrio parahaemolyticus for use as probiotics in aquacluture》World Journal microbial Biotechnology,2015,31:795-803(SCI,IF=2.74)

    6. Yu Yang, Ming Gao, Xiaodan Yu ,Yunhe Zhang and Shuxia Lyu*,Optimization of medium composition for two-step fermentation of vitamin C based o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genetic algorithm techniques. Biotechnology & Biotechnological Equipment, 2015, 9(6):1128-1134(SCI,IF=1.227)

    7.Bin Zhou , Yaguang Luo, Xiangwu Nou , Shuxia Lyu , Qin Wang,Inactivation dynamics of Salmonella enterica, Listeria monocytogenes,and Escherichia coli O157:H7 in wash water during simulated chlorine depletion and replenishment processes. Food Microbiology, 2015,50:88-96(SCI,IF=4.09)

    8. Shuxia Lyu*, Zhiyong Guo1, Jian Pan1, Yu Yang1, Weichao Yang, Hongquan Chen and Zhongze Zhang。《Effect of Rare Earth Elements on Vitamin C Fermentation by Mixed Cultur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e & Biology , 16(6), 2014,1135–1140,(SCI,IF=0.94)

    9. 李雪彤,林英,张园,李颖,吕淑霞*,许文涛*.食品源性致病细菌配体生物传感器研究进展,生物技术通讯,2019,35(4):125-138

    10.张倩,黄茂,张玮丹,李颖,吕淑霞*,芽孢杆菌促普通生酮基古龙酸菌产酸机制研究进展,微生物学通报, 2019,46(12):3469-3474

    11.刘月苹, 吕淑霞*,李雪彤, 林英. 双重PCR结合EMA检测副溶血性弧菌及携带trh相关毒性的活菌细胞,核农学报(中文核心),2018,32(8)1580-1587

    12. 白玲,刘沛含,张云鹤,姚硕,吕淑霞*.Vc混菌发酵中不同伴生菌伴生能力差异的研究.河北农业大学学报(中文核心),2017,40(2):56-60

    13.吕淑霞*,廖林,张云鹤,Vc混菌发酵中伴生菌解除产酸菌氧化胁迫的研究进展,沈阳农业大学学报(中文核心),2017-12-31,48(6):641-646

    14.刘艳红,李颖,吕淑霞*.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耐药性的研究进展,黑龙江畜牧兽医(中文核心),2016,551(10):88-90

    15.刘艳红, 吕淑霞*,李颖,李森,王澜,马镝. 大肠杆菌耐药性及氟苯尼考耐药基因floR的研究,中国畜牧杂志(中文核心), 2017,35(1):115-118

    16.刘艳红,李颖2,吕淑霞1*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耐药性分析, 畜牧与兽医(中文核心),2015,47(12):160-161

    17.吕淑霞*,张云鹤,白玲,张林,杨宇. 维生素C前体2-酮基-L-古龙酸二步混菌发酵研究新进展.微生物学杂志,2015,35(4),1-8.

    18.张超,吕淑霞*,于晓丹,马镝,郝乐友. 2013.脱氧胆酸钠在副溶血性弧菌死活细胞EMA-PCR鉴别中的应用.微生物学通报,2013,40(7):1297-1304

    19.郝乐友,吕淑霞*,张超,于晓丹,马镝,曹慧颖.表面活性剂脱氧胆酸钠在单增李斯特菌死活细胞EMA-PCR鉴别中的应用.食品与发酵工业,2013,39(6):174-179

    20.吕淑霞*,高明,马镝,于晓丹,张忠泽,陈宏权. 响应面法优化维生素C二步混合菌新菌系发酵培养基. 食品科学,2013,34(3):202-206.

    21.罗曼,吕淑霞*,郭志勇,潘健,张良,于晓丹,张忠泽,陈宏权.巨大芽孢杆菌25-B对普通生酮基古龙酸菌伴生作用机理的探究.食品科技,2013, 38(6):35-39

    22. 吕淑霞*,高明,靳亚楠,徐婷婷,黄磊,张忠泽. 维生素C二步发酵新菌系发酵条件优化.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4):235-238

    23.徐婷婷,高明,吕淑霞*,于晓丹,张忠泽,陈宏权.. 响应面法优化Vc二步发酵新菌系产2-酮基-L-古龙酸的培养基. 微生物学杂志,2012,32(2):47-53.

    24. 吕淑霞*,徐彬,于晓丹,金雪花,林英.EMA-LAMP方法快速鉴别检测单增李斯特菌.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12. 31(9): 951-956

    25. 衣思瑶,吕淑霞* ,陈捷,宋磊,李雅乾.培养基和土壤中木霉菌与绿僵菌微生态关系的初步研究.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2,43(1):53-57

    26. 金雪花,吕淑霞*,张超,徐彬,于晓丹, EMA-LAMP方法快速检测鉴别副溶血性弧菌,微生物学杂志,2012,32(4):6-12

    27.吕淑霞*, 牛建双, 马镝, 张良, 陈宏权, 张忠泽. Vc混菌发酵中大菌不同胞外组分对小菌的影响.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11,35(4):700-704.

    28.吕淑霞*,赵朔,马镝,林英,张良,陈宏权,张忠泽. 几种外源物质对氧化葡萄糖酸杆菌生长及产2-酮基-L-古龙酸的影响.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1,42(2):184-189.

    29.吕淑霞*,牛建双,马镝,张良,陈宏权,张忠泽 . 混合菌发酵L-山梨糖生产Vc前体2-酮基-L-古龙酸研究进展,生物技术通报,2011,5:50-54.

    30.祝儒刚,吕淑霞*,刘月萍,张良。基于DNA染料EMA的RT-PCR技术定量检测海产品中病原性副溶血弧菌活细胞。食品科学,2011,23(8):219-225.

    31.解婷婷,吕淑霞*,马镝,张良,王媛媛. 壳寡糖诱导黄瓜抗黄瓜黑星病的初步研究,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1,23(3):512-516.

    32.Lu Shuxia, R. E. Levin*. SHEWANELLA IN A TILAPIA FISH FARM,Journal of FisheriesSciences,2010,4(2):159-170.